甘肅十六國時期石窟寺的禪觀理念與表現
楊童舒魏文斌
蘭州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研究所
摘要:十六國時期,以北涼都城姑臧為中心,形成了一種佛教藝術模式——涼州模式。在甘肅,受涼州模式影響的石窟寺主要有天梯山、炳靈寺、莫高窟。對這三處石窟中的十六國遺存,從空間形制、圖像布局兩方面探討典型禪觀題材洞窟的開鑿、設計及其禪觀核心理念的表現,可以得出甘肅十六國時期石窟寺的洞窟形制體現出禪觀功能,洞窟主題反映著禪觀思想,禪觀是聯系空間形制與圖像布局的紐帶,在洞窟營造中禪觀得以充分表現。
- DOI:
10.14084/j.cnki.cn62-1185/c.2019.05.010
- 專輯:
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專題:
考古; 宗教
- 分類號:
B948;K879.2
引文網絡
相關文獻推薦
- 相似文獻
- 讀者推薦
- 關聯作者
- [1]石窟空間與儀式秩序:重建吐峪溝東區第30-32窟禪觀程序[J]. 夏立棟.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2(04)
- [2]佛教圖像的敘事策略——基于莫高窟第285窟禪觀思想的解讀[J]. 張柘潭. 敦煌學輯刊. 2023(02)
- [3]佛教禪觀視域中的存在性心理治療的理論預設[J]. 張海濱. 宗教學研究. 2020(02)
- [4]論禪觀體驗下的“心性”藝術精神——以貫休《十六羅漢圖》為例[J]. 王璽哲,張珈瑜. 極目. 2024(01)
- [5]略論禪觀對北朝民間造像觀念的影響[J]. 葉原,李佳. 榮寶齋. 2023(08)
- [6]印度禪觀經典中懺悔與觀佛關系略論[J]. 林嘯. 世界宗教文化. 2024(04)
- [7]大足石刻《牧牛圖》的禪觀過程[J]. 賀尊超. 四川文物. 2003(02)
- [8]士大夫居士張九成的佛禪觀[J]. 鄭翔高.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4)
- [9]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與禪觀[J]. 賀世哲. 敦煌學輯刊. 1980(00)
- [10]唯識與天臺禪觀比較初探[J]. 劉朝霞.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