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知網節

北齊禪與凈土——南響堂山第二窟所見一行三昧的二種解釋

井上尚實李賀敏

日本大谷大學中國佛學院教研室

摘要:<正>引語南響堂山石窟,是在中國末法到來的意識逐漸傳播的北齊末期其都——鄴之西北的太行山脈鼓山(滏山)南端開鑿的佛教石窟。與敦煌、云岡、龍門等石窟相比,雖然規模較小,卻由于留下許多石刻佛經,是北齊時期優美的佛教美術寶庫①,在中國佛教史和美術史研究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從中國佛教史的觀點來看,刻于南響堂山石窟第二窟(般若洞)西壁的《文書般若經》經文和阿彌陀佛"西方凈土變"(浮雕),作為展示禪與凈土在中國開始各自獨 
  • 專輯: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專題:

    宗教

  • 分類號:

    B948

下載手機APP用APP掃此碼同步閱讀該篇文章

溫馨提示:閱讀CAJ格式原文,請使用CAJ瀏覽器

下載:364 頁碼:170-182 頁數:13 大小:1315K

相關文獻推薦
  • 相似文獻
  • 讀者推薦
  • 關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