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中認識中唐佛學的流動——基于山西晉城青蓮寺的考察
馬熙
南開大學文學院
摘要:保有北朝以來眾多史跡的山西晉城青蓮寺,折射了佛教在華北變遷的歷史長程。9世紀初,反映中唐佛學新趨的南方洪州宗風、天臺教門與貞元新譯教學,相繼流動于此晉東南山寺,佛學新實踐與當地社會傳統互為激發,使得青蓮寺在唐代都市佛教衰落的9世紀,反而開始興轉,不僅從私寺轉入敕額寺序列,更確立起土地權等經濟權力,為宋金元時代青蓮寺成為晉東南佛教中心,奠定了關鍵歷史權力——寺額與土地。這一案例,不僅為從橫向上認識中唐佛學在全國性流動中如何在區域社會中發生歷史影響提供了新材料,也為縱向上理解區域佛教歷史長程中中唐佛學的“百代之中”之意義,提供了新視角。
- 專輯: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專題:
中國古代史; 宗教
- 分類號:
B949.2;K242.3
引文網絡
相關文獻推薦
- 相似文獻
- 讀者推薦
- 關聯作者
- [1]“馬祖及其洪州宗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 黃夏年. 江西社會科學. 2002(03)
- [2]洪州宗心性思想研究[J]. 方立天.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3(05)
- [3]洪州宗心性思想研究(續)[J]. 方立天.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3(06)
- [4]淺釋六波羅蜜多[J]. 苦心. 法音. 1993(05)
- [5]還馬祖禪本來面目——由宗密對洪州宗的批判說起[J]. 楊俊.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5(11)
- [6]洪州宗心性論思想述評[J]. 方立天. 中國社會科學. 1994(02)
- [7]從中唐思想史看洪州宗的意義[J]. 葛兆光.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4(05)
- [8]淺談馬祖道一之教化思想[J]. 趙改萍. 五臺山研究. 2003(03)
- [9]《思益梵天所問經》之“六波羅蜜”刻文[J]. 張總. 法音. 2005(02)
- [10]讀《大智度論》(續二)——評介般若空宗六波羅蜜兼大乘運動空密關系[J]. 王世安. 五臺山研究. 19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