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與超越:中國禪宗文本的戲劇因素
陳傳芝趙德坤
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摘要:<正>細檢禪宗文本,不難發現,中國戲劇因素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為禪宗文本所吸納,禪宗公案、機鋒、法語、偈頌等,無不烙下戲劇影響的印痕。中國禪宗在晚唐五代時期發展鼎盛,至宋代進入其"爛熟時期"1;而自漢至宋則是中國戲劇的草創與形成階段。佛教進入中土,撲面而來的是迥異于印度文化的中國文化——沒有對彼岸的冥想,只有對現世的迷戀。因此,佛教要站住腳跟,就必須適應中國民間的信仰訴求,放棄虛無縹緲的彼岸之念,立足灰頭土
- DOI:
10.16566/j.cnki.1003-5672.2014.08.024
- 專輯: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專題:
中國文學
- 分類號:
I206.2
引文網絡
相關文獻推薦
- 相似文獻
- 讀者推薦
- 關聯作者
- [1]僧只說家常[J]. 孫香娥. 共產黨員. 2009(04)
- [2]晚唐禪宗青原系下三、四代的白話詩[J]. 張子開. 宗教學研究. 2004(04)
- [3]中國禪宗與文學審美[J]. 經理. 山東文學. 2008(06)
- [4]禪與詩:詩意·詩思·宗教與藝術——評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J]. 趙益.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02)
- [5]留一只眼睛看自己[J]. 喻明. 中國計算機用戶. 2007(40)
- [6]解讀古歌文本的潛“文本”[J]. 林瑋生. 民族文學研究. 2005(02)
- [7]童謠文本的歷史功能探析[J]. 霍美麗. 宿州學院學報. 2010(10)
- [8]中國現代文學的副文本[J]. 金宏宇. 中國社會科學. 2012(06)
- [9]蒲松齡筆下的文本外敘事符號——《聊齋志異》“夢中人語”論析[J]. 焦浩. 蒲松齡研究. 2015(03)
- [10]伴隨文本:文學文本生發與接受的機理符碼[J]. 彭成廣. 青海社會科學.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