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超越——論《金剛經》之終極關懷
韓傳強
西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生存與死亡相對。生活、生死共同構成完整的人生。人生的痛苦源于對生存的困惑、對死亡的無奈和心靈的失落。《金剛經》以緣起性空為理論基石,以性空幻有為認知方式,在破除"四相"和"四見"的基礎上進而去除妄念、破除迷執,從而恢復清凈本心,體認真如實相,到達心無所住的自由狀態。而《金剛經》中體現的那種自覺、覺他的精神,以及對心靈自由的追求等更具現代意義。
- 專輯: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專題:
宗教
- 分類號:
B942.1
引文網絡
相關文獻推薦
- 相似文獻
- 讀者推薦
- 關聯作者
- [1]《金剛經》中“無住于相”思想的哲學探究[J]. 楊季行. 藝術家. 2017(06)
- [2]佛言祖語[J]. 法音. 1992(11)
- [3]英文版《金剛經》閱讀札記[J]. 伍國. 書屋. 2012(12)
- [4]《金剛經》中“無住生心”義理淺析[J]. 單欣. 理論界. 2009(12)
- [5]《金剛經》的歷史影響與四無思想的現實指導意義[J]. 滿耕. 法音. 2003(08)
- [6]“緣起性空”說述評[J]. 吳根友.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1)
- [7]緣起性空:一個流動的假名或真實[J]. 何歡歡. 哲學分析. 2021(03)
- [8]論《金剛經》的“無住”思想[J]. 曾軍雄. 宜春學院學報. 2009(03)
- [9]緣起性空與“人”之建構[J]. 程婧,段鑫星. 法音. 2016(08)
- [10]《金剛經》的精髓及其人文意義[J]. 吳言生. 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0(04)